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对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资本”的述评

洣崽

  
         若是对劳动者的关注能有对待资本的程度,我国的经济制度、企业制度会进步得多;重资本、忽略劳动者,这是当下社会的通病。
         早年青春期的共产党跟工农劳动者同一个阵营、代表工农群众利益、为工农群众福祉而奋斗;后来,就渐行渐远,和工农不坐一条板凳上了,渐渐热衷“资本”……
         咱不反对资本、对资产者不存成见,咱赞同高质量运作资本为国家经济服务;但,咱更关注劳动者,关注维护和增进劳动者应有权益,关注调动发挥和解放劳动者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咱认定,在生产过剩、资本过剩的当下社会,发挥劳动者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比发挥资本积极性重要得多、紧迫得多。与聚焦资本相比,更应该聚焦劳动群体。
         劳动者地位和权益没有得到具体实效的制度性合理的维护和体现、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释放与发挥,正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企只能勉强运行而不能高质量腾飞的症结。
         在共产党执政下,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不是资本被关进社会主义制度的笼子,而是劳动者普遍被关进资本的笼子。应该反思反省了。
         如果对劳动要素解决不当、政策和策略不当,就算资本运作飞起,也只是国家资本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我国迄今未能走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窠臼、未能创设科学合理和先进的社会主义企业制度。
         前苏联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蛊惑不能自拔,迷信资本股份制,书呆子式地把国家资产股份化、实行所谓“全民持股”,庞大国家资产顷刻消解,资产者长袖善舞,经过一番骚操作,原来的国家资产、也就是后来“全民持股”的那些资产,落入大资产者囊中,国家变质变色、分崩离析,由一个世界超级大国降格为零散动荡的一众二三流小国。
         问题之解决,不是什么“员工持股”、不是资本方式的解决,而在创设实行“企业员工分红制度”,即,员工凭劳动分红,而不是靠持股分红。
         我国想要在虎狼世界突出重围、脱颖而出、越战越强,还得回归、珍惜、发挥和创造社会主义优越性;背弃社会主义,就是死局。
         劳动节到来之际,不聚焦劳动者却聚焦“资本”,不亦幽默乎?
         劳工神圣,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世界,为劳动者赞与歌,捍卫、维护、增进劳动者的应有权益。
         6732022050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广义抗日战争还没有终结、还不能终结  
    2.   话说“讲政治”  
    3.   稀松平常宁静淡定办教育  
    4.   发钱,国之大事  
    5.   对“我国政府债务总额92万亿”和“今年安排1000亿育儿补贴”述评  
    6.   国家清偿地方债是对的  
            更多冷帖————
    1.   广义抗日战争还没有终结、还不能终结  
    2.   话说“讲政治”  
    3.   稀松平常宁静淡定办教育  
    4.   发钱,国之大事  
    5.   对“我国政府债务总额92万亿”和“今年安排1000亿育儿补贴”述评  
    6.   国家清偿地方债是对的  
            其它更多帖————
    1.   “养老金支出亮黄灯”是伪命题  
    2.   “养老金空账”?  
    3.   养老金问题应当引入原始股概念;建议国家尽可能和尽快地向老年人倾斜  
    4.   让公务员 引领我们奔向更多休闲的新时代  
    5.   精简公务员的提议是错误的  
    6.   国家应该把年轻人的就业包起来  
    7.   实行“过饱和重叠就业和轮休”,在大格局下彻底解决就业问题  
    8.   实行“重叠”“过饱和”就业和“轮休”,实现充分就业的建议  
    9.   人的终极不得已武器——“破坏性资源”  
    10.   群众要的不是“扶贫”  
    11.   生态脆弱地区百姓不破坏生态,就是对国家的极大贡献  
    12.   生产过剩时代的“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