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突破常规思维和思维定势,才见新天——漫谈实行“货币福利”

洣崽

   某朋友的看法有代表性——
         “新增货币不是你想增加就增加的,那会把人民币变成津巴布韦币。”
         “新增货币是走不通的。”
         “至于国家发钱,那更不可能。”
         既然有代表性,有讨论的价值——
         没有人主张货币“想增加就增加”,而是遵循经济客观状况、适度增发。
         这三十来年,我国货币已经在天量新增中。看一组数据,我国广义货币总量M2:1990年为1.53万亿,1995年为6万亿,2000年为13万亿,2005年为近30万亿,2010年为72万亿,2015年为139万亿,2020年为218万亿,2021年末为238万亿。
         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但货币增长超出经济增长的速度,即,通货膨胀在我国客观存在。
         国家每年之新增货币,既有通胀的虚增因素,也有生产力实际增长的成份。刨去通胀因素,国家经济也还是增长着的。就比如盘山公路,绕弯很远,但车子确实上升着;不能否定绕弯在攀登中的必要性和意义。
         通货膨胀有温和可接受的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的区别。中国这三十来年的货币增长并未带来蒋介石统治时期“金圆券”式或津巴布韦式的恶性通货膨胀后果,而是促进了经济增长。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国家经济的运行,如同适当体温有助于身体机能和新陈代谢一样。身体高烧固然不行,但适当体温的恒温动物其生命活力就优越于青蛙、蛇、鳄鱼之类冷血性动物。因此,不宜把通货膨胀污名化。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加速经济运行,实行适度通货膨胀、并将通货膨胀所收割的财富恰当运用,是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道。
         我国几十年来货币通胀客观存在,并且货币适度通胀的策略是正确的和成功的;因为实行适度通胀,事实上国家现在是财大气粗、财力雄厚的,只是所用非妥、经济效益低下。
         国家应当继续实行适度通胀的经济策略,唯要改进的是,对于新增货币收割来的“韭菜”,国家不要一手垄断、任性开支,而应当着重于将其回馈百姓、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构建生产和消费平顺对接良性运作的环路。
        
         理解“货币福利思想”,有必要突破常规思维和思维定势,才见新天。
         一个“明显”“常规”现象是,铁不能浮在水上,那么钢铁造的轮船也不能浮起来啰?事实是钢铁巨轮不但浮起来、还开得稳稳的;
         把水杯置于桌面的绸布上,慢慢拉绸布,水杯随绸布移动终会掉落;如果猛拽绸布,水杯更会砸在地下吧?不,事实是水杯留在原地稳稳的;
         自行车不动,人骑在上面也会摔下来,更何况车子动起来?事实是,人在骑行中反而更稳定。
         6732022052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991.   就国企改革“员工持股”问题与“中道”网友的切磋  
    992.   把中央精神中央政策教条化神秘化、照抄照搬、僵硬执行,实际上是巧妙怠工,是对中央对事业的不负责任  
    993.   国企改革,应当实行“员工分红制度”而不是“员工持股”(二)  
    994.   国企改革,应当实行“员工分红制度”而不是“员工持股”(一)  
    995.   构建“员工分红”制度——以某校为例,打造学校(或企业)内生发展自主机制的构想  
    996.   赞“数学”网友两个帖子——《在我看来深圳经验只有一个,就是多发钱》和《根据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不应当成为道德标准》  
            更多冷帖————
    1.   再谈“每孩补贴三十万”  
    2.   粪土清北  
    3.   说一说“思想统一”  
    4.   扯一扯“5C教育法则及核心素养”  
    5.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6.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其它更多帖————
    1.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漫天大火  
    2.   “天啊,下一场透雨吧!” “不,要精准滴灌”  
    3.   应该改“扶贫”思想为“还债”或“分红”思想……  
    4.   “毕节四兄妹”事件发生的经济根源  
    5.   “扶贫”“精准扶贫”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佳策略  
    6.   从潜在生产力说起;以货币福利方式将潜在生产力外显出来造福社会(二)  
    7.   从潜在生产力说起;以货币福利方式将潜在生产力外显出来造福社会(一)  
    8.   说一说货币回笼  
    9.   经济领域荒诞“奔跑症”及其诊断医治  
    10.   说一说货币的发行  
    11.   货币发行量以什么为依据?  
    12.   怎样增发货币而不增加对全国人民的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