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推荐一篇指导怎样开会的文章

洣崽

  
         推荐一篇指导怎样开会的文章,看看能否从中受益。猜猜,这是谁写的、出自何处?(为独立成篇,若干字词有调整)
        
         怎样使到会有兴趣
         (一)到会少兴趣的原因:
         1.不明白会议的意义。会议的重要意义,第一是解决问题。一切问题,内部的问题,都要在会议上集中讨论去解决它。若不到会或到会不积极发表意见,就是他不了解会议的意义,就是他没有对于问题的兴趣,凡是积极的人,他一定是热心到会,热心发言的。第二是教育同志。会议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要考查问题的环境,要参考上级的指示,这样就发动了同志们的心思才力,由会议的政治化与实际化,同志们每个的头脑也都政治化实际化了。每个同志都政治化实际化,战斗力就强大起来了。这就是会议的教育意义。不明白这些意义,成为不爱到会或到会少兴趣的第一个原因。
         2.决议案决议了不执行,或对上级请求事项很久得不到答复,因此减少讨论的兴趣。
         3.负责人事前没有很好的准备。不准备议事日程,对问题的内容及环境不明了,问题应怎样解决也没有准备一点意见。
         4.轻易停止他人发言,发言偶出题外,便马上禁止他,他便挫兴不做声了。如发言有错处,除停止外还讥笑他。
         5.封建式的会场秩序,死板无活气,到会如坐狱。
         (二)纠正的方法:
         第一,会议要政治化实际化。
         第二,要把会议的重大意义时常对同志们提醒,尤其是新同志及工作不积极的同志。
         第三,决议不要轻易,一成决议,就要坚决执行。
         第四,上级机关要勤快答复下级机关的问题,不要拖延太长,失了热气。
         第五,负责人事先要准备议事日程,议事日程要具体化;对问题的内容和环境先要调查清楚,并对于怎样解决先要想一想。
         第六,指导会议要采用很好的技术,要引导群众的讨论潮流奔赴到某一问题;但有重要意义的超出题外的发展,不但不要大杀风景地去喝止他,而且要珍重地捉住这一发展的要点,介绍给大众,成立新的议题这样会议才有生趣,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同时会议也才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意义。
         第七,废止封建的会场秩序。会场要反映积极活泼的爽快的精神,把这些做成秩序。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扯一扯“5C教育法则及核心素养”  
    2.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3.   说一说“思想统一”  
    4.   分钱发钱补贴生育,“不误农时”  
    5.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6.   建议国家当机立断痛下血本——每生育一孩补贴30万  
            更多冷帖————
    1.   扯一扯“5C教育法则及核心素养”  
    2.   说一说“思想统一”  
    3.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4.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5.   分钱发钱补贴生育,“不误农时”  
    6.   我国社会经济堵在央行“只进不出”聚敛性金融错误政策  
            其它更多帖————
    1.   把出现人才归为大学的造就,是贪天之功;期待大学造就卓越人才,是缘木求鱼  
    2.   人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吗?  
    3.   教育改革的目标主要不在于“减负”,在于“调结构”  
    4.   初中毕业生读高中读职校的分流做法是不好的  
    5.   脱离实践的我国教育,陷入误区误人无数,无脸以对亿万家庭  
    6.   “高校的课,为什么学生不爱听”  
    7.   简论我国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失衡  
    8.   高校“种田”课程的实践教育探索难能可贵  
    9.   我国家长需要敏锐意识到片面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危害  
    10.   学困生的教育权益应当受到尊重  
    11.   一辈子的饭,要一辈子吃  
    12.   “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世界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