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把领袖和各级领导置于批评帮助的炉膛而不是供奉在神位上

洣崽

  
         从井冈山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到建国后,历史表明,中央精神上级指示与基层一线的实践不完全符合、出入很大甚至完全相背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受到来自群众来自实践的矫正是必要合理的常态。而一些同志把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当成圣旨。
         有些同志厌恶群众的意见、排斥群众的批评、喜欢自己一小众人垄断话筒和舞台而不喜欢群众表达和参与,把群众中涌现的有别于上级精神有别于领导旨意的意见当捣乱当拆台当逆鳞当反骨、必欲封之堵之消之除之而后快,以表面阿谀奉承式的毫无异议看待并僵硬执行中央精神及上级指示,把旧时代自私诿责的官场圆滑精明和陋习带入人民共和国党和政府的机体,实际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批评自我批评优良传统。
         这样的同志领会二十大精神是很迟钝的,中央号召党和人民开展伟大斗争,他却看不惯人民开展伟大斗争、不要人民进行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斗争是事物前进的根本动力。看不惯人民开展伟大斗争、不要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社会主义事业还怎么前进?这样思想的同志,不要被庸俗主义或伪“马克思主义”迷了双眼。
         学习毛泽东,最重要的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方法、理论指导自己。听不得群众意见,是毛泽东所批评的,毛泽东批评其为“脱离群众”、“关门主义”。
         来自群众的批评,有合理的成分,合理的成分应当听取;有不合理的成分,对不合理成分则应当包容或开展批评教育和帮助,这种批评教育帮助应当是诚恳善意、和风细雨、摆事实讲道理的,而不是以“闭嘴”、“请出群”相威胁。共产党人应当把群众团结多多的,而不是自视甚高、把群众推开。
         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宏图,关乎百姓的幸福和利益,在人民群众的奋斗下,是千秋万代长保青春并且继续前进的事业,岂是古代某家某姓狭隘自私封建皇朝可比。
         应当发扬马克思主义批评斗争的精神,把领袖和各级领导置于监督制约批评帮助的炉膛,而不是阿谀谄媚地供奉在神位上,才能确保人民江山不变色、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
         6732022121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反腐是技术活,窄巷捉猪给出的反腐启示  
    2.   囤积央行不分钱发钱,相当于囤积油库不给油箱加油  
    3.   务必万分珍惜珍重党的领导  
    4.   文革是灾难失败,还是小有微瑕、总体成功?  
    5.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6.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更多冷帖————
    1.   反腐是技术活,窄巷捉猪给出的反腐启示  
    2.   囤积央行不分钱发钱,相当于囤积油库不给油箱加油  
    3.   务必万分珍惜珍重党的领导  
    4.   文革是灾难失败,还是小有微瑕、总体成功?  
    5.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6.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其它更多帖————
    1.   高等教育,相当于社会和人生道路上的“驿站”或“凉亭”的角色  
    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实现的时候了  
    3.   鸡毛掸子轻轻落下——  
    4.   为什么高铁跑得快?  
    5.   每个孩子在成人之前应当学习几十门具体本领  
    6.   教育当局可以评“兢兢业业、细枝末节”奖  
    7.   “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是糊涂医生开出的又一个药方  
    8.   实行货币福利,构建国内大循环  
    9.   咱摇头、淡笑……  
    10.   欣赏一下厉以宁老先生的“第三次分配”  
    11.   从郑州洪水到对我国经济的思考  
    12.   话说“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