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实行货币福利,不管百姓用于消费还是存储,都是好事

洣崽

  
         实行货币福利而百姓不热心消费却热衷存钱,持这种担心的比较多。有朋友说,“只能是发指标配货物;发货币就存银行了,有消费,但存的多。”这种担心是不必要、多余的。实行货币福利后,不管百姓用于消费还是存储,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实行货币福利,是左右逢源、横竖皆可的事。
         货币福利到达百姓手上,百姓用于消费,则促进流通、拉动经济,对此不必赘述;
         如果不用于消费,而用于存储,则显著增加了当事人的财务安全感保障感和幸福感、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实行货币福利而达到这种社会效果,何乐不为?
         百姓存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现金的方式埋藏起来,这相当于货币退出流通,对社会不造成负面影响,国家尽管再新发货币好了,并且,由于温和通胀逐渐贬值,埋藏的货币逐渐缩水,相当于无形中回流国库;第二种是把钱存入银行或借贷出去,这种方式增加了社会流动性,社会因之而资金充裕,因而全社会利率降低,企业事业融资成本降低,相当于以货币福利方式投放的货币被转手给了资金需求方,社会经济因之繁荣。
         国家不要因为社会资金巨大而有负债感。如果不实行货币福利,社会流通的每一块钱确实是国家对社会的负债;但如果因实行货币福利而社会上资金涌流,则这些资金是国家对百姓服务和贡献巨大的体现、而不是负债。
         ​当下社会为什么百姓紧手而不愿和不敢放开消费?还是因为缺乏财务安全感。当国家常态实行货币福利,社会最底层最弱势最不幸的人们也感觉安全保障的时候,则人们自然放心消费。当人们基本必需及改善生活的消费需求已然满足、该买的已经买了,人们这时候的存储不是很正常、应当尊重的吗?这种存储不是有利于节俭和节省资源的吗?不是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吗?不是应当提倡的吗?
         可以预计,当货币福利常态化实现,当社会每一个人都有优越的社会保障的时候,会出现这么一种奇观——当人们年老或临终的时候,人们纷纷普遍地自愿地把自己的积蓄捐献给国家,因为他们的子孙有自己的保障、遗产继承没有太大的意义。国家向百姓发放货币福利,百姓于丰足圆满感恩状态下,又捐回国库,形成国家和百姓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当今市场经济商品社会,不实行货币福利、而执拗于“指标配货”,不觉得笨重僵硬、极端不便、是一种历史倒退吗?
         到国家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的时候了。
         67320221217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如果你在三河,敢劝一把手吗?”  
    2.   三河市“招牌颜色”事件的深挖与根治  
    3.   “集体经济是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  
    4.   对我国大学和继续教育发展的畅想  
    5.   分钱发钱与贸易战  
    6.    让“贸易战”来得更猛烈些吧!!!  
            更多冷帖————
    1.   “如果你在三河,敢劝一把手吗?”  
    2.   三河市“招牌颜色”事件的深挖与根治  
    3.   当心报应  
    4.   对我国大学和继续教育发展的畅想  
    5.   “最棒的教育”  
    6.   把“深度探索”当应试教育的成果是不要脸  
            其它更多帖————
    1.   在教育和经济方面对国家的十个建言  
    2.   赞扬“12岁考上浙大”湛江女生陈舒音的优秀;建议其先休养生息、休学两三年再说  
    3.   朱德:关于我们党如何能够保证少犯错误和不犯严重错误的问题  
    4.   “高考命题题库化,高考题库公开化,有限选拔加电脑随机录取”的高考改革策略  
    5.   狭隘聚焦于书本知识考试分数,我国教育陷绝大多数学校和绝大多数学生于无所作为黯然绝望的境地  
    6.   珍惜、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对党和政府厉行监督和砥砺  
    7.   不能局限和迷信于考试选拔与选举投票;应当主要通过实践斗争造就人才、甄别人才、遴选人才  
    8.   话说“按需分配”  
    9.   对“土地公有没有无比优越性,只有无比腐败性……”跟帖的回复  
    10.   反对零散切割永久瓜分的土地私有化  
    11.   把厉老先生奉若神明,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思想界的迷失和贫乏  
    12.   高区分度过分选拔,是我国在教育领域的重大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