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中国援外是正确的,分寸尺度把握也合适

洣崽

  
         对我国援外,一些人心有千千结、不能释怀。他们找出数据——
         “从2000年到2014年的15年间,中国向140个国家提供了经济援助和贷款,累计金额高达3620亿美元,约2.45万亿元人民币(按照当前汇率计算)。”
         “近四年,中国合计对外援助达到60365亿元人民币。”
         又,“中国对外援助支出的21%属于传统的无偿经济援助,其余是贷款。”
        
         这里认同上述数据为真、或出入不大,在此基础上作分析。15年援外2.5万亿,每年也就不到2000亿;后一则数据“4年援外6万亿”,每年也就1.5万亿。而应当知道,中国一年GDP约120万亿,况且,援外总数里面多为贷款,有什么可指责批评计较的呢。
         我们秉信唯物主义,中国不对世界有所贡献,如何赢得应有的地位和世界的尊崇?
         世界局势严重动荡可能对我国发展建设影响极大,如果我国的援助能够促进世界和平、减少冲突,我国周边的祥和环境及和平红利,就是对于我国援外的超级回报。
         毛主席说“中国对于人类应当有较大的贡献”,更何况中国的援外已经收到和将要收到各方面的超值回报呢?
         发声就是捧场,批评就是帮助,咱倒是主张批评政府。批评政府,最应该批评政府最主要最重大的错误和欠缺,在援外或在贪腐方面找政府的不是,都不到正点,反而暴露自己的主次颠倒、轻重不分和不识大体。
         我倒想找一个政府的不是——
         国家若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向全国的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和有孕及育婴期妇女等纯消费者群体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即一年共计10万亿货币福利,经反复流转,可激发几十万亿的经济产值;不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致使经济紊乱失序,则导致一年十万亿甚或二三十万亿的国民经济产值的错失和贻误。这才是国家经济失策的大头。
         至于援外,国家做得一点错都没有。中国援外是正确的、分寸尺度把握也是合适的。
         67320230127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沏壶老茶说文革  
    2.   转载“小嘉讲历史”之周恩来故事片段  
    3.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4.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5.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6.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更多冷帖————
    1.   沏壶老茶说文革  
    2.   转载“小嘉讲历史”之周恩来故事片段  
    3.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4.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5.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6.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其它更多帖————
    1.   辩证看“公有制”  
    2.   “小而分”与“大而公”  
    3.   一个比方  
    4.   跳出平面思维,在高低两个层面精细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  
    5.   国家土地收入,既应当有出让配置时的一锤子收入,还应当有每年度的土地税  
    6.   “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的问题  
    7.   话说“强拆”,对于政府“强拆”,应当持理解、支持态度  
    8.   “四万亿土地出让金80%用于拆迁”不可理喻不能接受  
    9.   对土地续期的“无条件”“不需要补交费用”的解读是错误的或阴险的  
    10.   反对离散化碎片化不可逆永久瓜分国家资源的私有化倒退倾向  
    11.   “土地确权”在期限问题上闪烁其词、含糊不清,包含严重的危险倾向  
    12.   为什么“土地私有”浊流重新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