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胡鑫宇案深刻暴露我国当前教育制度高考制度对于青少年的伤害

洣崽

  
         痛定思痛;从“胡鑫宇案”中最需要反省和更正的,是高利害考试过度恶拼及错误教育制度错误考试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
         这次事件,于全国人民面前深刻暴露了我国当前教育制度高考制度对于青少年的伤害,反映出此前一二十年、二三十年多次所谓“教育改革”“高考改革”的徒有其名、药不对症、不及要害、故弄玄虚、装腔作势、走过场、无效和失败;更反映当前我国教育和高考领域期待科学实效彻底改革的严重紧迫。
        
         网友答问——
         (一)朋友回帖:“但(高考)也是目前相对公平的一个制度”,“在目前…情况下只能是自己强大自己…”
         答,胡案悲剧与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没有干系?目前教育制度高考制度已经到天花板、没有进步完善的空间了?不存在更进步且公平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了?
         不否认当前的“教育公平”,但,这只是全体受害、一起受伤的劣质公平,应当打破劣质“公平"、转而建设全体进步和受益的高水平的新公平。
         在当代社会洪流面前,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深度捆绑,个人极难游离于社会之外独善其身;除改革国家制度完善社会,没有捷径可寻。
         (二)朋友言,“不能简单把青少年心理问题归结于教育制度或考试制度”,还有某“高论”:“青少年心理问题,才是胡某宇事件中更应关注的”。
         答,为数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从何而来?还不就是因为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的错误所造成的?古人尚且知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不纠正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高利害恶性竞争的错误,想要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门都没有。
         错误教育制度和错误考试制度是造成胡案悲剧的深度根源,该背的锅,必须背。该背的锅不背,讳过饰非、讳疾忌医,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6732023020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4.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5.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更多冷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4.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5.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其它更多帖————
    1.   话说“新高考”,什么“六选三”、什么“走班制”、什么“英语一年两考”,与其如此,不如——  
    2.   啃压缩饼干和吃羊肉汤泡馍,收割机和分桃子……  
    3.   批评就是帮助,建言就是捧场  
    4.   “强国论坛”是国家社会生态的缩影,多样性丰富性是群落兴旺的标志  
    5.   改革应有上岸时  
    6.   赞“当面锣,对面鼓”的批评斗争精神  
    7.   以高考来测量人才和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如同以影长来测量身体素质  
    8.   对美国在双边贸易中的任性妄为,不屑于报复是对的  
    9.   低级、初级……高级,试论为人民服务的级别层次  
    10.   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才是践行和实现“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美好愿景的正途   
    1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世界最优经济组织形式,其优势目前尚未充分发挥  
    12.   反对公有制问题上的退化弱化和绝对化庸俗化两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