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消灭如此这般双重剥削,我们就前进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洣崽

  
         在微观的企业经营层面,由于资本强势的制度设计,资产者极不公正地垄断占有了过度利润,构成微观企业层面劳动阶级遭受的第一层剥削。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利润由劳资两方共同创生,利润理应由双方合理共享;赞同资方获得合理利润,但不经劳方(工会)与资方充分博弈以达成双方认可的利润划分比例,就无法消去利润分配中资方对劳动阶级的剥削性。
         在宏观国家层面,国家每年通过温和通胀的方式新增天量货币,隐形地偷天换日般地从社会割韭菜薅羊毛,但不实行货币福利回馈百姓,构成宏观国家层面对于百姓的第二层剥削。以2022年为例,2022年新增广义货币M2约28万亿,相当于平均从全国每位国民身上割韭菜薅羊毛近2万元。
        
         微观企业层面叫停资产者的剥削、劳动者获取合理利润,其结果不是损害危害资产者,反而是对企业的解放和对资产者利益的促进。其原因是,不尊重调动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忠诚和智慧,只靠资产者跛脚鸭式的苦心经营,企业难以全速充分发展,企业不能做大,企业利润微小如虾米,就算利润全部属于资产者,也没有多大意义;把劳动者纳入利润分配机制,彻底发挥劳动者主人翁潜力,则企业无可限量,当企业大进步大发展、利润硕大如牛,就算资产者只得一条牛腿,也远远强过整只虾米。任正非和他的华为企业,是很好的例证:任正非创办华为,但任正非以其非凡的智慧,不谋求独占企业利润,任正非在华为利润占比中只有1%左右,但由于华为发展壮大,其1%的利润不知超过多少企业的全部利润。资产者当学习任正非的远见。
         宏观层面,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实际状况、根据国民对于温和通胀的承受能力,顺时应世地新增货币,从社会割韭菜薅羊毛,这是经济增长的内在需要,没有错误;错误在于割韭菜薅羊毛之后不回馈社会,不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严正地叫停国家的剥削、要求国家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不是对国家利益的损害,相反,由于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捋清了经济的内在联系,构建了消费与生产平顺对接的经济环路,经济反而迅速成长起来,实现国家的腾飞。​
        
         微观层面企业的个体资本主义剥削如土匪,宏观层面国家资本主义剥削则如强盗。两者之中,特别应当优先关注和解决宏观层面的国家资本主义剥削问题。
         不解决上述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国家层面的对于劳动阶级的双重剥削,无以言“共同富裕”;“不忘初心”这样的美言也归于高调和空谈。成功彻底解决上述两层剥削,我们国家就前进在坦荡的社会主义大道上。
         6732023021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赞南京理工,批评国家  
    2.   赞王树国校长的三个意味深长问题  
    3.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4.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5.   大好形势与严重问题  
    6.   闲聊民主生活的广度、深度和质量  
            更多冷帖————
    677.   不是要消灭资本和资产者,而是要消除其剥削性  
    678.   建设各级各单位一年两次制度化民主政治生活的建议  
    679.   话说领袖和权威  
    680.   高考中考建议——创建题库、题库公开、微调细节、随机抽题、适当更新、重复使用  
    681.   对教育部“从小学到高中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政策的质疑  
    682.   “员工分红制度”——我国国企扬长避短、走出困局、并超越私企的凤凰涅槃新生之路  
            其它更多帖————
    1.   国家应该把年轻人的就业包起来  
    2.   实行“过饱和重叠就业和轮休”,在大格局下彻底解决就业问题  
    3.   实行“重叠”“过饱和”就业和“轮休”,实现充分就业的建议  
    4.   人的终极不得已武器——“破坏性资源”  
    5.   群众要的不是“扶贫”  
    6.   生态脆弱地区百姓不破坏生态,就是对国家的极大贡献  
    7.   生产过剩时代的“贫困”问题  
    8.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漫天大火  
    9.   “天啊,下一场透雨吧!” “不,要精准滴灌”  
    10.   应该改“扶贫”思想为“还债”或“分红”思想……  
    11.   “毕节四兄妹”事件发生的经济根源  
    12.   “扶贫”“精准扶贫”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