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建设我国领先于世界的人民幸福生活
洣崽
我国今后发展方向,应当发挥社会主义优势,超越经济而又遵循经济规律,构建我国领先于世界的人民幸福生活——
以国家之力购买中国和世界主要和重要的最新科技文化艺术创新成果,于网上发布,让全国人民免费共享;
国家统一购买全国景区景点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的服务,向全国人民合理有序地免费开放;
将生均教育经费打入每位学生的教育专门账号,冲抵学费,让其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及特长倾向选择学校和选择教育服务;
同样,依据年龄性别把人均医疗经费打入每位公民账号,以保障每位公民的健康和用于平常小病治疗;
借助国家力量及社会保险的方式,国家对重大疾病和伤残予以托底保障;
无论禀赋差异,国家托底保障地向每位公民提供小学中学10年、自我研修社会实践及学徒式劳动技能教育2年、大学教育2至4年、成人就业后间隔性带薪继续教育合计4至6年——终身累计约20年的教育福利;
于高中至大学阶段补贴每学生一、两万元,要求和鼓励其采取徒步或骑行方式“行万里路”;
向全国的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和有孕及育婴期妇女等纯消费者群体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货币福利;
国家以雄厚金融为支撑,积极主动地减少法定周工作日和日工作时、推动有限工作岗位众人共享、推动过饱和冗余就业和带薪轮休,循序渐进、稳妥有序地推进,届时,或许一周工作3天,工作日一天上班5小时,每工作7年带薪轮休1年——以实现劳动年龄人口的充分就业;
……
那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美成啥样啊!这是一厢情愿、违背经济规律、不能实现的吗?
(一)
对此,“鱼在水”群友不赞同,高深含蓄地说,“……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想问题做事情,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条出发、从前人的指示出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是前人几十年前基于当时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状况得出的正确认识;几十年过去,生产力已经发生了爆炸式增长,总体上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生产过剩的时代。如果先人从九泉之下醒来,看到今日发展变化,也会大为惊异的。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则国家的政策、策略不能僵化停滞而要与时俱进。并且,采取上述策略,依然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与“初级阶段”这一认识并不违背。
有些朋友只善意地想要替国家节省开支,却认识不到国家想把新增货币投放社会而渠道不畅的金融拥堵的事实。他们只看到实行前述福利增加了国家负担,却看不到货币一旦投放后反复流转、催生多倍经济成长的效应,看不到国家借此把新增货币投放出去将极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
通常的汽车为后轮双驱,即马达动力驱动两个后轮,后轮再驱动前轮,于是车辆前进。这种情况跟国家经济运行很相似:某些经济领域由国家所投入、由国家直接推动,然后再通过市场经济链条联动地推动经济其它领域。马达驱动后轮,前轮也得以前进;不驱动后轮,前轮及整个车辆都动不了。国家通过货币发行直接推动某些经济领域,如同汽车马达推动后轮一样重要;国家于重大和适当社会领域放弃投入以“节省开支”,如同让车辆马达不要驱动后轮。反之,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国家于重大和适当领域投入力度越大,社会经济发展越高速顺畅。
这里仅仅举“后轮驱动”为例,至于前轮驱动或四轮全轮驱动道理也一样——因为马达直接驱动的无非是车轮,而不会直接驱动车体嘛,车体毕竟还是要靠间接带动、而不是靠马达直接驱动。即,国家经济大部分领域不是由国家直接投入所推动、而是间接推动的,国家直接投入只是经济中有限的领域;但国家在这些有限领域的投入十分重要,是驱动社会经济整体前进的动力来源。改善人民福利,应当是国家投入的主方向;当国家致力于改善人民福利,影响所及,联动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货币发行方式直接强力地改善人民福利,不但是国家可为、当为,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不会因为片面节省而发展强大,而只会因为巧过日子、善于开支而蒸蒸日上。不善开支、一味删减,只会代谢不畅、趋于衰微;善于开支、用所当用,则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有。
建设前述社会福利,有助于我国疏通金融堵塞,促进我国金融的任督贯通、奔涌流畅和良性循环,极大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二)
咱自家孩子对我的话将信将疑。咱一个工作好些年、已经成家生子的孩子揶揄我,“你说的是美国吧,收割别的国家;我们是被收割一方啊,还996,007吧?美国的公司率先掌握生产力,倾碾其他国家…”
我答,美帝的强势和收割世界属于现在和过去;未来则看中国,中国可以做得比美国更好。未来中国无需收割世界,只要把本国播种好、收割好、分配好、经营好,就足以让全国百姓每个人过上好日子,还能为世界做出较大贡献。
中国的理念和西方有所不同,西方更倾向野蛮收割和掠夺,中国更倾向于共赢、建设大同世界和为人类做贡献。
6732023033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