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就“短短一周,天津7名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对国家的批评

洣崽

  
         据报道,今年3月19日到3月23日短短5天时间,天津7名中小学生自杀:“西青区两名学生,学业压力大,服用亚硝酸钠;蓟州一名学生,独居,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直接关系;滨海新区一名学生,生活在重组家庭,主要是奶奶照顾;河西区一位学生,家长离婚后,父亲又去世了;河西区另一位发生不良行为,老师批评后,可能觉得太羞愧无法面对老师和同学,孩子跳河;武清区一位同学,学习比较好,曾拿过市里的三好生称号,因被家长打了一巴掌,气不过而发生了冲动,在家长面前跳了楼。”
        
         一
         错误教育制度和错误考试制度对青少年的摧残,又添一笔沉重的罪孽;
         片面于书本、与实践生活基本绝缘的牢笼式知识型教育窒息青少年,没完没了的高利害考试折磨煎熬摧残贻误青少年,未来就业前景的悲观使青少年前途渺茫……
         国家热衷于西方资本主义所谓“市场经济”“竞争”的内卷,而实际背弃社会主义、抛弃与时俱进向百姓提供普遍福利(普遍保障、普遍教育、普遍就业)的责任,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过剩时代,制造和加剧全社会普遍的你争我夺和紧张焦虑。
         国家进步,百姓才有福。
        
         二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国家每年统计和发布煤矿事故死亡率的做法值得称赞,体现了政府实事求是、直面现实的科学态度,正如民航把每一次事故当成宝贵案例认真剖析研究、化为对今后飞行的改进,现在我国煤炭和民航得到极大改善。那么,我国每年的大中小学生自杀率、死亡率有统计公布吗?国家是不是同样应该坦诚地统计发布每年中小学生自杀人数、自杀率、死亡人数、死亡率?以利于工作的改进、事业的进步。
         应当说,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和不确定因素,即使在教育制度考试制度社会制度比较进步、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的情况下,也难免发生低比例的死亡事故、自杀现象,因此,应该客观对待,而不应藏着掖着。每年如实统计和公布,有利于督促工作、吸取教训,有利于纵向对比,有利于觉察问题、看到进步。现在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居于较高的程度,如果经过若干年努力大为降低,则反映国家的进步。对此采取讳莫如深遮遮掩掩的做法是错误的。
         6732023041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922.   转载——谈谈教育问题(毛泽东关于改革教育的一次重要讲话)(一)  
    923.   将中小学小升初和初升高毕业考试的“择优”改为“选差”  
    924.   转载——谈谈教育问题(毛泽东关于改革教育的一次重要讲话)(二)  
    925.   “透明化简易化分散化、大题量广覆盖长考时高分值、时间前置限制重考”的高考策略  
    926.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  
    927.   教育和高考问题已经上升为制约我国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主要矛盾  

            更多新帖————
    1.   沏壶老茶说文革  
    2.   转载“小嘉讲历史”之周恩来故事片段  
    3.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4.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5.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6.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更多冷帖————
    1.   沏壶老茶说文革  
    2.   转载“小嘉讲历史”之周恩来故事片段  
    3.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4.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5.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6.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其它更多帖————
    1.   养老金问题应当引入原始股概念;建议国家尽可能和尽快地向老年人倾斜  
    2.   让公务员 引领我们奔向更多休闲的新时代  
    3.   精简公务员的提议是错误的  
    4.   国家应该把年轻人的就业包起来  
    5.   实行“过饱和重叠就业和轮休”,在大格局下彻底解决就业问题  
    6.   实行“重叠”“过饱和”就业和“轮休”,实现充分就业的建议  
    7.   人的终极不得已武器——“破坏性资源”  
    8.   群众要的不是“扶贫”  
    9.   生态脆弱地区百姓不破坏生态,就是对国家的极大贡献  
    10.   生产过剩时代的“贫困”问题  
    11.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漫天大火  
    12.   “天啊,下一场透雨吧!” “不,要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