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一者增加百姓手里的钱、二者扩大免费制的实施范围

洣崽

  
         比如,私有制下,红楼梦贾府大观园假定造价10个亿,这十个亿家产属于贾府,社会其他人士无法享有、欣赏;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国家建设10万个公园,每个公园平均造价5个亿,这些公园向全国所有人免费开放,则相当于每个人享有50万亿资产的权益。
         同样,以国家之力以优厚的价格购买全国和世界主要重大科技文化发明创造成果知识产权、网上发布、全民共享,则相当于我国国民堂堂正正尊严体面合法畅达地享有享用最新最广的文化艺术和科技资源,其权益以货币折算何止几万亿、几十万亿。
         免费制适合于资源近乎无限的、或可以共享而彼此不妨碍的领域。比如一部电影,既可以供几百个人观看,也可以供几亿人观看;一个公园,既可以门可罗雀,也可以游人如织。这种类型的资源或服务,其成本不因更多人享用而显著增加。
         在资源有限、资源消耗型和排他性消费领域,则实行有价消费是实事求是和正确的。比如,一份早餐,这个人吃了那个人就没有;宾馆某个时段的客房,你入住了他就没有。这种类型的商品或服务,其成本与享用人数及其消费有巨大差异。因此,在餐饮、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中,付费消费是合理的。
         货币和市场经济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在生产力落后、在公有制还极不发育的情况下,借重货币和市场经济的方式,也一定程度地实现了权益共享、彼此互利。比如,你家的园子依然是你家的园子,但你家的园子对外营业服务,人家以有限的费用在一定的时空享用了你家园子的权益;又比如,只要手上稍有几个闲钱,咱就可以满全国、满世界旅行,而全国全世界人民待我如亲人。货币和市场的意义是很伟大的。
         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财力总是很有限,不足以支付我们所需要所向往所心仪的即使合情合理的消费需求。
         在现实社会生产力所许可、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各取所需”,是人类梦寐已久的理想。货币和市场经济是助力我们实现这一理想的金桥。
         百姓手里钱越丰厚,则“各取所需”的实现越真切、越有力、越兑现;免费制是特定领域(不是所有领域)实现“各取所需”合适的彻底形式。一方面遵循和运用经济规律以金融手段(比如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努力增加百姓手里的钱,二方面努力扩大免费制的实施范围,就是推动“各取所需”时代的到来,就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世界共产主义的实现。
         67320230415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沏壶老茶说文革  
    2.   转载“小嘉讲历史”之周恩来故事片段  
    3.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4.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5.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6.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更多冷帖————
    72.   防止当权的人民子弟异变为高高在上的旧官僚或帝王  
    73.   消除误读、澄清抹黑、走出低迷,把群众紧密团结在社会主义旗帜下  
    74.   建议:生育一个孩子,国家补贴十五万  
    75.   时代需要升级版文革  
    76.   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基本原则  
    77.   华君武文革经历对话之网友跟帖欣赏  
            其它更多帖————
    1.   国家应该把年轻人的就业包起来  
    2.   实行“过饱和重叠就业和轮休”,在大格局下彻底解决就业问题  
    3.   实行“重叠”“过饱和”就业和“轮休”,实现充分就业的建议  
    4.   人的终极不得已武器——“破坏性资源”  
    5.   群众要的不是“扶贫”  
    6.   生态脆弱地区百姓不破坏生态,就是对国家的极大贡献  
    7.   生产过剩时代的“贫困”问题  
    8.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漫天大火  
    9.   “天啊,下一场透雨吧!” “不,要精准滴灌”  
    10.   应该改“扶贫”思想为“还债”或“分红”思想……  
    11.   “毕节四兄妹”事件发生的经济根源  
    12.   “扶贫”“精准扶贫”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