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延迟退休不合时宜

洣崽

  
         延退主张者不懂经济。片面地以所谓“养老金缺口”为借口,全然不知国家财政收入、土地出让加货币发行一年30多万亿经济总收入的大局;只知道缸里水少,不知道外面江河湖库发大水暴涨。
         延退主张者不懂政治或站在错误的政治立场。他们站在权贵和大资产者榨取利润的立场;献媚权贵、为权贵对权势和利益的贪恋创造条件,而不和广大人民群众坐一条板凳。
         当今社会的基本形势是生产力迅猛增长、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市场疲软、消费乏力,就业困难;并且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方兴未艾。新形势下,国家经济主题已经转换成“国家天量货币应该怎么投放,怎样科学投放才利于纾解生产洪流和促进经济发展”,而“专家”“学者”还停留在“怎么才能多克扣、怎么才能多榨取”的落后思想;新形势下,应当与时俱进地改善群众生活、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拥有更多休闲,而延退主张,继续加剧就业困难,违背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合理愿望。
         延退主张者不懂得国家收入的大局,小门小户小家子气、愚昧认真又可笑地在缴交养老金数额的圈圈里算“缺口”的账,怎么运筹帷幄、造福国家。
         在生产不足之际,国家应当尽可能组织起人力物力从事生产、增加供应、保障供给;而现在生产过剩之时,强行延退,把更多的人强留在生产行列,除了加剧生产过剩、加剧资源消耗和浪费、加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剧就业压力、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和经济效益低下、加剧社会矛盾,还能有什么好处?
         即使采取“渐进”策略,延迟退休仍然是一个不懂经济、不尊重民意、不合时宜、给政府丢分的举措。
         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老年人从事适宜劳动未尝不可。先进合理富足的社会,应该让人们满心欢喜自觉劳动,而不是以削减福利以经济压力逼迫、以政府行为强推。当国家实行了“员工半日工作和半周工作的过饱和重叠就业制”、“每工作若干年(比如7年)带薪休假1年”等轮休制度之后,再“延退”不迟,那时,工作将不再成为人们厌倦的苦差、而越来越显现美好的一面;即使人们已经不再缺钱,人们也将乐于工作,直到暮年。“专家”“学者”、资产者、国家政府,应当顺势而为实现共赢,不应操之过急。
         6732015112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对我国大学和继续教育发展的畅想  
    2.   分钱发钱与贸易战  
    3.    让“贸易战”来得更猛烈些吧!!!  
    4.   “最公平的就是高考和公考”  
    5.   主张从银行贷款“借而不还”  
    6.   “危矣哉!”  
            更多冷帖————
    1.   对我国大学和继续教育发展的畅想  
    2.   分钱发钱与贸易战  
    3.   “最公平的就是高考和公考”  
    4.   行政体制与民主机制应当比翼齐飞相辅相成  
    5.   “危矣哉!”  
    6.   把“深度探索”当应试教育的成果是不要脸  
            其它更多帖————
    1.   赞西交大  
    2.   对“就近入学”政策的优化建议  
    3.   “教育减负”,不及要义隔靴挠痒的一出尴尬剧  
    4.   中国的人口政策、中国的烂糗与中国的先进  
    5.   向毛主席学习,向华为任正非学习  
    6.   提一个终极彻底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案——  
    7.   咸不咸淡不淡的“教师节”  
    8.   毛主席的“人民”思想最折服人心  
    9.   我国教育在缘木求鱼,兢兢业业认真地做着假工  
    10.   把我国民主优势做实、做好、发扬光大  
    11.   推荐习书记一篇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一)》  
    12.   推荐习书记一篇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