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高校“种田”课程的实践教育探索难能可贵
洣崽
四川一高校开设“种田”课程;百度出来的内容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自2006年起,开设了特殊的‘种田’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该校将农场搬到了校园里,将‘种田’设置为学生们的必修课,要求学生亲自下田种地挣学分。这是锦城学院开设的劳动教育课,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农场劳动。该课程是1万多名锦城学院学生的必修课,所有学生不分专业都要参加农场劳动课,一学时为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左右,完成32学时的课程是每名学生的‘毕业通行证’。至今所有学生都顺利地通过了该课程,还没有出现此课程挂科的学生。”这一事情报道出来,媒体或称赞、或拍砖、或嘲讽挖苦,议论纷呈。
通过“种田”增进实践、培养学生劳动实干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初衷是应该肯定的,正针对我国教育的片面倾向书本知识、严重缺失实践的短板;这种教育探索难能可贵,应当理解敬重,而不应隔岸说风凉话,或者,你有更高明可取的策略?
值得考虑的是,怎样在这个方向上做得更好。大学长于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承,但不是职业教育和劳动实践的良好平台和场所,大学担任实践教育的任务太勉强。正如骏马长于奔跑和骑乘,犁田耕地不如老牛;斧头适合于劈柴,不适合松土。比如上述做法,“32学时”种田课程,好做什么?能涵盖从种到收的各必要环节吗?还是单薄、匆忙了些。
国家应当开辟实践教育的新方式。建议:优化学制,中小学缩短到10年,腾出两年时间,在中学毕业大学之前,插入为期两年的国家正式要求的学徒式职业教育和自我研修,有机会参加劳动实践、深入社会、了解自然,学工、学农、学手艺、学技术、自我发展自我探究。
在国家构建科学合理新的教育制度之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种田”的实践教育探索是正确的和令人钦佩的,代表了今后教育的努力方向。社会应当对这种教育探索持赞许期待而非苛求嘲讽的态度;这所高校的学生是有福的,你们所在高校有思想、对学生有责任感,应当理解母校这样做的必要性科学性和良苦用心,认真积极投入到这样一种全新学习中,你们会有丰富别样的真正人生收获。67320161217
此帖获赞: 0 被踩:0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