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转载人民网“数学”网友奇文——义务教育加上科举就有可能对中华文化造成毁灭性打击
洣崽
中国古代有科举制度,但是,中国古代没有义务教育制度。这就导致古代的中国人民中,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而只有不是文盲的书生,才努力争取考个好成绩。
而到了现代,义务教育制度在大多数不那么贫困的地区已成现实。如果这个高考制度就相当于当年的科举制度,则本贴子要给出一个猜想,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许多文化因素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我的理由是,当年的科举制度,把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给害了,无论考上的还是没有考上的,统统都给害了,主要的害法,就是浪费了许多时间,花在了考试要考的科目上面了。科举考试的最后产品,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因为当年的读书人只是少数,所以科举制度害的也只是少数人。
而现在义务教育了,则所有的人统统都是书生,大家都识字了肯定是好事。但是再加上高考制度,那就把几乎所有的人都给害了,这将导致,或者可能已经导致了,中华文化中的许多文化因素都绝种了。
如果以为一个社会的文化因素只是存在于文字之中,只是存在于识字的人中间,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中华文化的许多因素都是存在于民间的不识字的人们中间的。
也就是说,在古代,识字的人都大多数傻乎乎地把时间浪费在科举考试上面了。而不识字的人们干什么呢?他们还是有许多文化因素的。
比如说每年过节舞龙灯吧,那就是一个文化因素,这里面包括了龙灯的制作工艺,属于美术,艺术,还有舞的技巧,要有多人的排列和训练。所有这些制作和改进龙灯制作的人,舞龙灯的人,他们都掌握有中华文化的这个舞龙灯艺术,这就是一个文化因素。而在以前,这个因素是怎样流传的呢?是上一辈的人教下一辈的人这么教出来的,其实是上一辈的文盲教下一辈的文盲。当然不可能去教书生,因为书生要去赶考。但是,因为当时的文盲大把,所以不愁找不到被教的学生,这个文化因素就代代相传了下来。
但是,到了现在,所有的人都是书生了,义务教育了嘛。这样上一代掌握舞龙灯艺术的人,就找不到徒弟了。因此这个文化因素就有绝种的危险。
再讲一件事情,小朋友小时候有丢沙包的游戏,这就是一个文化因素。首先缝制沙包那是一种艺术品制作技术,而且是百花齐放的,所有的人制作的沙包都有它的特点。然后就是丢沙包的各种技巧,这也是一种艺术,也是一个小小的文化因素。但是,现在的城市小朋友,基本上不会缝沙包和丢沙包了,为什么?一是新鲜的洋玩具的涌入,另一是,所有的男孩女孩,都要上学,复习功课,准备考试。
再说烹调吧,我想起了我的大姨,她从小没有上过学,但是解放后扫盲了她能够读书看报,当然,无须考试。她能够制作几百种精美的食物,从主食到副食,都会制作。还包括大量的咸菜泡菜的腌制办法。谁教她的呢?是我的外婆教她的。但是现在我的大姨已经死了,在她脑子里的所有那些制作各种菜的程序,还加上各种制作鞋子,袜子,衣服(我的许多衣服是她缝制的),所有这些技术,统统都已经给她带进坟墓里了。
还有许多小的工艺品,小的制作技术,还有一些民歌小调,小的乐器,都属于文化因素。能够给它们申请文化遗产吗?但是这些文化因素实在太小了啊!不是象长城那么巨大的东西。如果把整个文化体系比做一个人体,则所有这些文化因素都只不过是一根根毛细血管而已。一个人损失掉极小一根毛细血管,那算得了什么啊?但是全身的毛细血管统统被破坏,这个人也就完蛋了。但是我们的文化上的毛细血管,正在被现代化所摧毁。
文人们总以为文化就存在于四书五经之中,存在于论语之中,好象成千上万的小工艺小制作就不是文化似的。他们的所谓捍卫中华文化,就是捍卫四书五经。
现在有许多文化因素,其实只存在于许多老人的脑子里了,他们有机会教给下一代吗?没有了,因为下一代统统都在准备考试,上大学。现在有许多东西,只有老人才会。
有的人会说,市场竞争能够导致最佳配置。这也许正确。但是最佳配置,有可能就是许多文化因素只好进坟墓。一条卖几百种小吃的食品街,有可能就是打不过一个麦当劳。当然,那只好承认街上只有一个麦当劳是最佳配置了。
因此现代化不仅带来成千上万种动植物的绝种,也可能带来成千上万种中华文化因素的绝种。
数学2007年07月14日
此帖获赞: 0 被踩:0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