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新高考”闪着诡异的光…

洣崽

  
         我国高考改革说来话长,从上世纪90年代小综合大综合,到如今已经近三十年,却“永远在路上”,迄今看不到实现、抵达和成形的一丝迹象。
         以上海、浙江为代表的这轮所谓“新高考”,媒体称之为“中国正在进行的重大历史性教改”,“这次的新高考改革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但“酝酿4年”又如何,打开盖子,又是好一坛酸酒。事实证明,这轮“新高考”只是官场的应景之作,是错误旧高考的翻版延伸甚至是变本加厉,而没有真正实质意义的进步;其情形恰与浙江语文阅读题高度巧合、正好撞脸——“闪着诡异的光”。这样的“新高考”,        如何胜任对于国家教育发展和高考改革的引领?时间会褪去其粉饰和装扮,最后以一场索然无味的闹剧不了了之。
         洣崽坐在茶楼,且看且听,忍看他们煞有其事、自娱自乐玩过家家,忍看他们把国计民生关键要害的神圣庙堂之事,弄成了儿戏。
         67320170614
         网友答问——
         (一)“定国军师120”网友:“英语列入中国高考主科目,就是诡异的光;……”
         答:这话对头,抓住了事情的要害、蛇的七寸。这种“诡异的光”不只表现于神化和推崇英语,更表现为继续实行片面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继续脱离劳动和实践,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违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总之,这种“诡异的光”万变不离其宗,在于为西方势力张目,在于贬损抹黑和削减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及红色传承,在于扩大和维持对青少年的贻误和伤害,在于引老牛入坑。
         (二)“莺歌燕舞”网友:“无法解读的诡异篇,无法解决的诡异事!”
         答:不必那样消极沮丧;只要百姓普遍洞察了其中的诡异,就可以对“新高考”推倒重来,破除诡异、清扫雾霾、彻底解决。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研读我国“四大班子”政治结构  
    2.   摒弃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坏账清零式“发钱”路线  
    3.   新华社驳斥武大的正确及上级机关的难逃干系  
    4.   分钱,发钱!  
    5.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让“批评和自我批评”落地生根  
    6.   翟东升教授提了一个错误和有害的发钱方案  
            更多冷帖————
    1.   研读我国“四大班子”政治结构  
    2.   摒弃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坏账清零式“发钱”路线  
    3.   新华社驳斥武大的正确及上级机关的难逃干系  
    4.   分钱,发钱!  
    5.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让“批评和自我批评”落地生根  
    6.   翟东升教授提了一个错误和有害的发钱方案  
            其它更多帖————
    1.   美国为什么没有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  
    2.   不能把楼盖歪了  
    3.   民主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无价之宝,应当严正贯彻实行于从高层到基层每一个单位  
    4.   没有人喜欢打针吃药动手术,没有人喜欢被批评、监督和制约——话说“民主政治生活”  
    5.   发扬党“民主政治生活”优良传统;我们需要怎样的“民主政治生活”?  
    6.   一位网名“残原”的网友对“发钱”问题的评述,说得不错——  
    7.   从“全民发钱”到“货币福利”,且看“发钱思想”的渊源及其潮流的日渐洪大  
    8.   将来的社会,应该是企业找人,而不是人找工作  
    9.   即使有人选择慵懒人生、拒绝工作,国家也应保证其基本消费,才合乎人情天理(二)  
    10.   即使有人选择慵懒人生、拒绝工作,国家也应保证其基本消费,才合乎人情天理(一)  
    11.   有一个猜想:美国金融制度有问题、有大问题  
    12.   降税减费降准等,多少有些作用,但远不是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