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引入电脑摇号,钝化清华北大招生选拔

洣崽

  
         这不是洣崽首创的想法;多年前,“数学”网友就发帖建议清华北大在简易选拔的基础上随机抽签录取新生。但是,如果主事者糊涂昏聩、平庸低能、见识短浅、迟钝麻木,再好的思想和建议都只能空叹奈何。
         很少有人能够明白“数学”网友这一建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为什么应该引入电脑摇号钝化招生选拔?
         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招生,形成对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导向,适度合宜的导向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正常健康发展,扭曲变异的导向足足实实把我国教育带进深坑。恢复高考几十年以来,我国实行高区分度的选拔招生,清华北大等通过这种机制,极端地掐摘最顶尖的高分生源;但这种方式没有促成这些名校取得如预想那样的教育成果,反而严重误导全国教育,并且损害清华北大这些名校自身。这是怎么回事?这种高区分度的选拔招生,把我国学生引诱裹挟到激烈尖锐白热化的高考竞争之中,长期、过度、片面地进行知识考试方面的学习训练,损害了身心健康,贻误了生活体验、活动玩耍、休闲娱乐、体育锻炼、兴趣爱好、艺术特长、社会交往、劳动实践……各方面的成长,并且,一旦在这些方面错过了成长的黄金期,今后再难弥补,全面降低了我国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幸福体验、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长期过度的考试压迫造成了他们对于知识教育的厌倦,耗竭了我国学生的发展后劲。这一做法不只损害高考失利者,对于考得高分进入清华北大者,伤害更甚;清华北大以为通过这种掐尖方式囊括全国顶尖人才幼苗,事实上得到的只是被高考炽热基本烧焦的木炭,清华北大的领导和老师反思一下,是不是这样?又因掐尖选拔,社会理所当然对清华北大持殷切和崇高的期待,压力聚焦,如同置清华北大于火炉之上。站在清华北大的角度,这种处境也不值得贪恋。实践已经证明了过度选拔的错误;
         怎么操作?
         高考选拔招生是当前的固有做法和历史惯性,无意否定,更无需否定。但是可以钝化选拔招生的区分度,使之不那么剧烈、不那么恶拼、降低其负面危害。建议,仍然进行高考,但规定高考总分前5%的即取得进入清华北大等几十所名校的入围资格,假设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30所、每所学校年招生4000人,则这些名校总共招生12万人,假设全国考生900万,其5%为45万,即有45万人入围这30所名校,但这些名校招生数只有12万,怎么办?答——实行类似于北京购车摇号式的电脑摇号录取。
         “电脑摇号钝化招生选拔”有什么影响和意义?
         将大大缓和中小学考试竞争的压力,为我国青少年创设较为宽松荫凉的成长氛围,为我国孩子多方面、个性化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进入清华北大的生源相比于以往会更健康更能干更有发展后劲,即使钝化选拔,毕竟还是二十挑一,再者他们的被录取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因此他们会更谦虚,少了许多骄傲之气,应该说,名校的生源素质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清华北大等名校招生掐尖程度降低,有利于降低这些名校的社会压力,一旦获得突破性成就,更有说服力和引领性,更易于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理解;对于普通高校,增加了录取优质生源的机会,有利于普通高校的发展;由于招生选拔的钝化,为实行高考的透明化和简易化创造了条件;高考竞争从此缓和得多,中小学教育能够脱去高烧、回归常态,节省教育成本,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教师的生命品质,甚至改善每个家庭的氛围和增进全社会的和谐……
         这样一个建议,多少人懂?
         老天,开眼!!!
         6732017062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2.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3.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4.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5.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6.   一剂药方  
            更多冷帖————
    1.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4.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5.   当心报应  
    6.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其它更多帖————
    1.   高等教育,相当于社会和人生道路上的“驿站”或“凉亭”的角色  
    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实现的时候了  
    3.   鸡毛掸子轻轻落下——  
    4.   为什么高铁跑得快?  
    5.   每个孩子在成人之前应当学习几十门具体本领  
    6.   教育当局可以评“兢兢业业、细枝末节”奖  
    7.   “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是糊涂医生开出的又一个药方  
    8.   实行货币福利,构建国内大循环  
    9.   咱摇头、淡笑……  
    10.   欣赏一下厉以宁老先生的“第三次分配”  
    11.   从郑州洪水到对我国经济的思考  
    12.   话说“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