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政府管教育,不该做的伸手老长

洣崽

  
         不该管的,手伸得老长。
         教育领域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把学校视为市场主体,尊重学校主体权、自主权、发展权、决策权。你可以做出宏观的法律制度安排规范学校行为,但在微观领域,只要学校在法律制度框架之内活动,你就应当尊重,这样,学校才能生长、才能发展、才能作为。
         学校应当有用人权,这是学校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必需条件;而政府过度把持了用人权。政府会为这种把持寻找一百条理由,而实际过程中,学校招聘个老师要经过繁杂审批、走繁琐程序,而主管部门自私地往学校安插七姑八姨却随性任意得很,学校无奈地被揉捏。
         市场经济下,学校应该有财务权。财务之一是收费权,收费权应当得到尊重。政府没有厘清教育领域的经济逻辑,政府把持、夺占、巧立名目占用国家教育经费,致使基层学校难以为继,反而倒过来指责学校乱收费。学校动辄得咎,必然是教育顶层设计出了问题。学校好比脚,政府的管理如同鞋子,当脚受到磕碜、痛疼难忍,问题肯定出在鞋子,不是脚的过错。学校应该有开支权吧?但发个福利、发个奖金的权限都没有,学校还怎么运作?怎么调动内部积极性激发活力?学校购物,要求通过“政府采购”,但采购来的却总是贵的和差的,还总是拖拉漫长。对学校主要的关切不理不睬置之不顾,政府部门却热衷在学校兴土木、搞工程、并把持项目,里面的弯弯绕绕,百姓看不见还能想不到?为避免学校内部财务混乱和失控,你可以要求建立学校内部的制约机制和合理范围的透明机制,你可以定期地审计检查学校,但你不能捆绑学校,这也不行,那也不许,这也要审批,那也要批准,让学校还活不活?
         如果百姓拉屎放屁都要向政府申请和经政府批准,百姓会憋死,政府会累死。我国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有似于此。微观领域的过度干预,摧残了学校(或企业、单位、个体)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力,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违背和反动。政府对鸡毛蒜皮事物过度干预,自身也必然疲于奔命、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和漏洞百出,而贻误对宏观重大真正紧迫领域的把控。拿捏好管与放的关系,把握好宏观掌控微观宽松的分寸与火候,这就是辨证的观点和领导艺术。
         把控了学校的用人权、财务权、决策权,无视学校的主体地位,不尊重学校的自主权发展权,学校被整死,教育被整死;百姓获得的教育只能是死的、形式主义的、脱离实际的、误人子弟的教育。
         对于学校,政府是那伸手太长、把媳妇管死了的恶婆婆。
         67320150309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2.   “中国公务员考试是世界上最优制度”  
    3.   “如果你在三河,敢劝一把手吗?”  
    4.   三河市“招牌颜色”事件的深挖与根治  
    5.   “集体经济是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  
    6.   对我国大学和继续教育发展的畅想  
            更多冷帖————
    1.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2.   “中国公务员考试是世界上最优制度”  
    3.   “如果你在三河,敢劝一把手吗?”  
    4.   当心报应  
    5.   三河市“招牌颜色”事件的深挖与根治  
    6.   “最棒的教育”  
            其它更多帖————
    1.   实行货币福利制度,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度  
    2.   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辩证思想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   为“11.12”沅江悲剧愤怒声讨罪恶的高考制度!!!  
    4.   停留于对家长对家庭对学校的批评指责既是不够更是不公平的  
    5.   “11.12”沅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6.   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要害在哪里?  
    7.   “强调教育”“重视教育”“加强教育”貌似永远正确,但在错误方向上,只会令中国教育病症更重  
    8.   除了家庭层面的对孩子溺爱,最严重的是国家把对青少年的溺爱上升到法律层面  
    9.   “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组成、将常态长期地实行下去  
    10.   发展实践教育,关键在学校之外;在实践中造就人才、遴选人才  
    11.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真理…  
    12.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