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把出现人才归为大学的造就,是贪天之功;期待大学造就卓越人才,是缘木求鱼

洣崽

  
         我国教育陷于泥潭,饱受批评。这里又有中科院院士胡海岩的评价“当今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达到上世纪30—40年代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水平”。我国教育,我国大学,压力山大。
         把人才涌现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在大学,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就如同,把捕获鲸鱼的希望寄托在池塘里,把成长参天之木的希望寄托在花盆子里。人才的成长,不可否认有学校、有大学培养的因素,但主要在于社会实践的造就。把出现人才归因于大学,是贪天之功;期待大学造就卓越人才,是缘木求鱼。
         早年黄埔军校,走出了国共双方众多的将帅和后来共和国的杰出英才,令人仰慕;其原因是什么?不在其它,黄埔军校每期时间只有短短半年一年甚至只有几个月,但毕业之后立刻投之于统一中国和救国救亡的战场前线,其成功,其实是社会实践的熔炉所造就。西南联大也貌似成就斐然。因为那时国家动荡,国家之大,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为广大师生投身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提供了契机。
         我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将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青少年,过长时间地圈闭在学校;就好像种子,你本应该及时将其撒向土地,但你却固执地将其长期收纳限制在袋子瓶子里、错过了发芽生长的节气。
         同理,我国的大学,如果真想造就卓越人才,在稍事培养后,应当将青年学子们尽快地投放到国家和世界的大天地里,让他们经风雨、长见识、吸收大千世界的营养。
         脱离实际的抬高、粉饰、夸耀、神圣化,对大学不是好事;大学应该自觉走出光环、走下高坛、丢掉架子、放下包袱、摒弃虚名,抱持自然平和、宁静无为的态度,如土地化育种子,如凉亭接纳过客,无为,然后无不为。
         6732017051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最公平的就是高考和公考”  
    2.   主张从银行贷款“借而不还”  
    3.   “危矣哉!”  
    4.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5.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6.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更多冷帖————
    1.   “最公平的就是高考和公考”  
    2.   主张从银行贷款“借而不还”  
    3.   “危矣哉!”  
    4.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5.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6.   把“深度探索”当应试教育的成果是不要脸  
            其它更多帖————
    1.   “新高考改革”反思白热化的高考过度竞争,耗损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元气  
    2.   挑起恶性功利竞争,我国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很不明智  
    3.   我国“主流”经济界欠缺辩证思维,脑袋一根筋  
    4.   建设普遍常态的严肃认真名副其实的民主政治生活,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领域的急务  
    5.   摒弃神秘化,通过货币发行助推发展、造福社会  
    6.   高考,应当摒弃虚妄造作有害无益复杂化的“能力考查”,回归简易和常识  
    7.   淡化高考、钝化高考,将我国高考制度基本完善地确立起来  
    8.   什么是民主?  
    9.   把空耗于英语和高考恶拼的时间精力腾挪出来,可以干多少正事  
    10.   以“有用无用”来讨论英语学习,是故意诱导的精心设置的倾向性话题  
    11.   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没有那么神秘、那么高难……  
    12.   人才选拨和任用,应当从实践中来,而不是从考试中来